半披三尖黑面元帅
闺门旦头茬
花桌
四抬轿
凌源皮影艺术是一门集雕刻、演唱、表演、伴奏、舞美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,是中国北方皮影戏的重要一支,属滦州皮影派系。始创于关东,流传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部分地区,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地区活跃至今,已有300多年历史。因雕刻影人用驴皮,故又有“驴皮影”之称。
凌源皮影艺术的音乐、乐器、演唱、影人和影件的刻制、皮影造型等均独具特色。其音乐吸收运用了民间音乐、民间小调、叫卖调、哭丧调等特点,又借鉴了兄弟剧种的声腔音乐,最终形成现在十分完美的板腔体声腔音乐,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。尤其是男演员掐嗓演唱的发声方法独具特色,不仅别有韵味,且富有极强的表现力。凌源皮影的操纵表演,经过历代皮影艺人的长期艺术实践,形成了一套艺术化和舞蹈化夸张的规范程式,表演起来惟妙惟肖、栩栩如生,被国际友人称为“闪电式、魔术般”的表演艺术。凌源皮影影人、影件造型别致,色彩艳丽,线条流畅。雕镂精细的影人不仅是皮影戏必备的道具,也是珍贵的民间工艺品。
凌源皮影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、文化和开发利用价值。为保护、传承这一优秀的民族民间瑰宝,朝阳市、凌源市两级政府以及广大文艺工作者、民间艺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。凌源市自1980年开始搜集整理皮影影卷,现已收藏中国北方皮影戏影卷320种、3600卷之多。品种之多、数量之大,可为全国之最。
因皮影艺术的流传、发展极其重要的价值,1992年,凌源皮影被辽宁省文化厅命名为“群众文化艺术活动(皮影)基地”;1996年,被文化部命名为“中国民间艺术之乡”;2004年,陵园皮影艺术被文化部批准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29个试点项目之一;2005年又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。
“凌源皮影”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。